华南理工考研,华南理工考研分数线2023

转载自“广东文旅投融”公众号

8月9日-10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协办的2022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会(简称“广东对接会”)在广州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作为圆桌对话嘉宾出席主会场活动,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乡村振兴分会场,并带来《未来乡村的思辨与实践》主题演讲。广东对接会组委会围绕“数字乡村”话题对吴志才教授进行专访。

吴志才认为,从乡村振兴到数字乡村,主体会由政府转变为农民和农村企业,城市和乡村可以在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进行数字化的融合。未来乡村人才返乡的模式可能是“人脑分离”的,脑子思考乡下,人在城市办公。以下为交流实录整理(精简):

从乡村振兴到数字乡村,从政府主导到农民先行

目前乡村振兴正处于政府主导阶段。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整体的公共设施与基础服务愈加完善。但是,乡村却在不断没落。这需要政府去帮助乡村补短板。首先,需要补宜居环境方面的短板,解决乡村公共环境管理缺失、整体宜居环境治理的问题。其次,需要补产业方面的短板。农业存在许多固有问题,如农产品受气候影响大、农产品价值不高、价格波动大等,因此,越来越多的农田被荒置,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明确乡村的发展路径——宜居环境是点,乡村示范带是线,产业升级是面,乡村还需要数字发展网。城乡融合要靠两个网,一是交通物流网,二是数字互联网。通过打造有形与无形的网,农产品方能够进入城市,游客能够走进农村。

与乡村振兴政府为先的方式相反,数字乡村强调的是农民先行。在农村,农民数字普及率较为可观,例如,许多农民开有淘宝店,也会通过直播与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售卖;许多农业企业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以农业企业作为桥梁,将农产品与现代城市相结合,以此来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城乡数字化融合等值发展

数字没有边界,城乡数字化可以在两方面进行融合。首先,城乡间可以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治理方面进行融合。一方面,城乡数字化基建行动要对接各方,不管是县城、乡镇还是村庄都要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间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也要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我国在统计人口数量时,既会统计户籍人口,又会统计常驻人口,城乡间人口流动频繁,人口管理上存在较多困难,因此要将数字技术运用到乡村治理中。

其次,城乡间需要在数字化人才方面进行融合。是否会运用数字化设施,将成为一个人数字化素质的重要体现。如果村民不会使用数字化设施,设施建设得再好也没有用处。比如疫情期间,许多景区推出预约制,这虽然方便了景区进行管理,但没有考虑到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没有城市高,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并不会在线上进行预约。数字化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

相比于之前,当下人们对于数字化的接受度将会更高。一是因为疫情倒逼群众去理解数字化和使用数字化设施;二是因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许多人选择返回乡村择业创业,这些人大都具有较高的素质,在治理现代乡村上起到了带头作用。

人才返乡新模式:人脑分离

关于人才返乡,我认为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并在此提出一些设想。乡村缺乏生活配套、涵养人才的环境,难以满足人才一家老小的需求。但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并不容易,需要整个城市系统的支撑。因此,在未来,人才所服务的产业可能是乡村产业,但人才却不一定生活在乡下,而是可以在城市中从事乡村产业。一方面,乡村的产业空间和未来的生态空间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可以利用乡村的空间建立生产基地,然后定期去基地考察。同时,因为城市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可以把营销平台与研发平台设在城市。

另一方面,如今已进入移动办公时代,人们逐渐习惯非接触交流,通过视频会议解决问题。我可以在城市办公,但通过线上交流工具去解决乡村的事情。所以未来人才返乡的模式可能是人脑分离,脑子思考乡下,人在城市办公。

End

*广东文旅兴趣营造计划三期学员参与本次专访

稿件整理 | 孙庭筠

排版 | 钟捷

// 推荐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可跳转阅读

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

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文化产权交易服务机构,平台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上联政府、下接企业、左牵市场、右引文化的文化要素市场功能,在产权交易、版权交易、文化商品交易、文旅产融对接、文化创意及文旅展会等领域具有完善的服务体系。

华南理工考研(华南理工考研分数线2023)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