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来源:焦作日报

执着追求诗歌梦想

“00后”小伙保研首都师范大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著名诗人顾城的诗歌,同样给“00后”带来了浪漫与遐想。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大四学生郭子畅就是一名“00后”校园诗人,近年来,他的诗歌引起《中国青年作家报》、专业诗刊的关注和报道,近日,他也因写诗出色被成功保送至首都师范大学读研究生。

郭子畅。

诗歌带来的浪漫与遐想

当青年与诗歌碰撞在一起,会碰撞出很多绚烂的火花。诗歌给郭子畅带来了很多,他的文章曾获河南省“读懂中国”征文比赛一等奖。他的诗歌见于《诗刊》《星星》《草堂》等刊物,焦作市文联的官方微信号上也经常刊载他的诗歌,并有诗歌作品连续多年入选《河南文学作品选<诗歌卷>》《2020年中国新发现诗人选》等年度选本,曾获第七届野草文学奖、首届“00后”国际诗歌奖等。

写诗,是热爱,是兴趣。

昨天,郭子畅告诉记者,他喜欢诗歌创作从高中就开始了,因为一直比较喜欢读书,但高中时候学业比较重,没有办法读篇幅比较长的小说,只能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读些诗歌,读着读着就有了创作的渴望。

“遇见诗歌是一次偶然,写诗也是一种偶然。”郭子畅对记者说,“‘匠人般的坚持、平常的心态和追求精湛的态度’,这是我送给自己的一句话,也是诗歌道路上对自己持续的警醒和鞭策。”

能写出诗歌,或者说让很多诗友认可自己的诗歌,在郭子畅看来,需要大胆想、勇敢试,很多事情不能依靠他人的话来评断,只有自己试试才明白。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写诗的快意,让他欲罢不能!

写着写着,郭子畅就写出了圈。

2021年,《中国青年作家报》(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报》主办)头版报道了郭子畅诗歌创作背后的故事。

报道中说,郭子畅谈到了自己的“诗观”。“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他提到这些诗句,并说:“我相信,古今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无不被其中炽热的悲伤和情感击中,但我也相信其中不仅仅是以情感动人,而是更深层次——对生命、生存困境认知的共通与体认。这样的过程,有种像尼采所谓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统一,我们在某一刻看清了生命的本质,但也不再为人生无意义与意义的悖论所纠缠,从而抵达更高层面——形而上或审美上的救赎。”这也是郭子畅的“诗观”。

阅读,让他遇到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他利用业余时间读了很多书,读过的作品多少都会带给他创作的启示。

高中时候,郭子畅比较喜欢北岛、顾城、舒婷等朦胧诗人;上大学后,因为是文学专业,读得更加庞杂,学校图书馆数据显示,大学三年,仅文学类的书籍他借阅了203本。

他几乎每天都会读诗,了解到的诗人也非常多,但给他印象比较深的,有李贺、雷平阳、沃尔科特、扎加耶夫斯基、博尔赫斯、吉尔伯特、米沃什、弗罗斯特等。

郭子畅说:“创作诗歌当然需要大量阅读诗歌,但也不能仅仅只局限于诗歌方面的书籍,同样需要在‘诗外’下功夫,需要读很多哲学、历史、社会学各类书籍。这些书籍能够在很多方面开拓视野,塑造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心态,提升一个人对生命、对世界的感悟力和敏感度,让人学会如何思考生命、追问意义,这些对创作都是有益的。”他同样也认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不仅仅是诗歌文本的优秀,而且也应该身心健康,应该有着独立的人格、批判的良知、悲悯的胸怀和社会的责任感。”

永远做闪闪发光的青年

如今,郭子畅已成功保研至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他鼓励喜欢诗歌的朋友,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定力;锻炼好身体,坚定而持久地努力下去;不断地超越自我,尽自己的努力去经历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诗歌也将是郭子畅一辈子的“精神伴侣”。他将用诗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玲 报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总值班:陈彬统筹:王鹏

责编:王建新审核:丰舒潍

编辑:孙浩翔校对:薛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律师朱建锋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