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本文刊登于中国文化报2022年11月13日 第3版)

回应美院教学的时代之问

——中国美术学院的学分制改革路径和实验

陈正达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

新时代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使命之问

大学是一个丰富的育人大现场,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基石和灵魂。立足发展新时代艺术教育的使命呼唤,如何回应时代发展先进性诉求、社会文艺多元化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为未来培养学理扎实、学力精深、学脉融通的时代艺术新人,创造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艺术力作,扎根人民,回应时代关切的育人新现场,构建面向时代知识迭代的育人新体系,形成回应时代发展使命的育人新机制,是当今高等艺术类院校共同面对的挑战。

艺术类人才成长有其自身的特征与规律,在共同性、基础性知识素养的统一培养之外,艺术人才的核心教育往往是在师徒相授艺术价值的养成、言传身教艺术经验的增益、小班学习艺术技能的提升中循序渐进地开展、由浅入深地浸润,具有多样性、个性化的特征。同时当今时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社会行业需要的多样性、人民文艺需求的时代人才培养外在驱动,与艺术人才多元成长的内涵发展交织融合,共同诉求高等美术专业院校开始思考因袭多年围绕学年制、班级制、统一排课而培养的面貌较单一、技能较固化的刚性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应该顺应时代需求逐步转向更加凸显学生学习自主性、更加突出知识结构差异性、更能支撑艺术人才个性发展多元性的学分制、导师制、自主选课类更为柔性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然而与全国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如火如荼的“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改革的热度对比,我国美术专业院校学分制改革实践境遇偏冷、进度偏缓。这既受限于学分制改革完全学分制要求灵活的教学培养模式、开放的教学资源、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支持等较高的办学能力要求,也受限于不同于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美术类教育特性:如受限于美术类院校师徒相授、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教学培养的灵活性相对不足;受限于链状嵌套、上手实践的培养模式,教学资源的流动性有待提高;受限于办学高校中以美术学、设计学为主,学科体系相对单一,跨学科主辅修难以实施等方面。如何破解以上问题,是进行美术学院完全学分制改革顶层设计、建构科学合理培养体系的第一要义。

新时代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破局之策

多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坚守一流定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文化自信育新人,在全球与本土“双轮驱动”、人文与科技“双向会通”中积极探索中国艺术创造、研究和教育的自主发展之路,长期保持艺术学科建设的示范引领地位。

2022年9月开学季,历经一学年的工作筹备和百余次的方案论证,中国美术学院率先启幕“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改革,首开全国美术专业院校学分制培养之先河。中国美术学院的“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打破学年界限,以学分计量学习总量,以绩点衡量学习质量,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指向,以学分联通互认为价值归属,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修满专业要求必要学分总数作为毕业标准,具备高密度、高能量、高度开放性、高度流动性、高度自主性、高度共享性特质的教育管理制度。基于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激发,对教师专注于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重塑“教”与“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生态。


2021年起,学分制改革工作筹备与方案论证


2022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完全学分制新生导学宣讲会现场

其中“主辅修专业”方面,以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建筑学5个学科办学资源,26个国一流、2个省一流专业办学条件为教学基础,为主辅修专业教学的学科融通、人才多元培养的通达成长、就业复合素养的技能养成提供开阔通路。

全校28个本科招生专业中,26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弹性学制”方面,以美术院校的弹性培养为改革特点,通过深化“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机制,强调课堂教学精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明确课程的教师教学课时与学生自主学时,改革教学业绩激励和约束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将艺术经验的取得贯穿在各层级培养中,从而得以实现学分制模式下本科学习最短以3年毕业弹性学习可能。

完全学分制下不同学生将在升学、就业选择中拥有更大自由度弹性学制下不同的毕业年限

“自主选课”方面,结合了各学科专业教学特点,凝练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成果,以打造层级丰富、进阶清晰、联动有序的“通识—学科—专业(专业方向)—毕业”课程池及课程选读机制为核心,扩展课程体系的广度,突出知识的前沿性和教学体系的进阶性,将无限的知识资源引入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学生选课代替学校排课,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与兴趣,在课程池中选择人文通识、学科通识、专业通识、专业方向、项目制研究等各类别课程,并通过参与教师教学辅助、教学研究、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以课外教育形式获取拓展教育学分,促进复合型能力成长。同时设置学业导师制度破解输入性学习的惯性,协助学生在引导下,通过审慎、自由的合理性选课安排个人学习进度,以个性化的弹性教学计划代替刚性教学计划,使学生获得“量身定制”的知识体系,在各项竞争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结合自己不同需要而形成的选课修读路径

新时代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奋进之笔

中国美术学院年度教学检查现场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需综合统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微观上是计量标准、学习尺度的改革,宏观上是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生态的演变。学分制改革在我国部分实行学分制高校中,有受制于学年制、行政班等固有观念,也有受制于教师、场地等教学条件,改革多停留于表面计量单位、开设低比例选课的转变,而未涉及更深层次打破学年、班级界限、重塑教育教学生态的转变,形成“不完全学分制”或“学年学分制”现象。

而形式建构和内涵建设应互为表里。如何以学分制规章制度的改进带动教学生态的发展,以规则范式之“形”写内涵建设之“神”,体现着美术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价值导向。

立足于本科教育教学的内涵发展,中国美术学院重点聚焦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关键问题,致力于构筑指向清晰、层级明确的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本科教学规章制度秩序为驱动,以供给内涵丰富、选择自由的营养土壤与成长路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为内核,以打造分工明晰、聚合有力的教学场域与高能团队——本科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联通对标规范、互认畅通的合作培养与留学通路——国际化基础建设为要点,以建构信息畅通、应用多元的整体智治与数据大脑——学分制管理系统为保障,各部分工作穿插嵌套、联动推进。同时充分考虑各学科专业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之间的差异性,以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为先导率先实施,以美术学、建筑学为接续次轮运行,以本为本、硕博贯通、层层递进、整体发展。以各板块工作的有序落实来共同推进学分制改革事业的科学发展,保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中国美术学院推行的完全学分制改革,是积极回应国家与时代需求,牢牢把握符合美术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反映“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特点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是中国美术学院持续建设研究、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重点举措;也是以制度改革带动内涵建设,建立更灵活的培养机制,释放更高能的艺术生产的可贵实践。“完全学分制”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化发展培养机制,坚定助力于学生选择自己的个性化成长之路,练就自己的多元化方法之论,养成自己的复合化技能之树,逐步成长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个体和时代之才。

回应时代发展社会先进性诉求、人民文艺社会多元化需要,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驱动,以促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为导向,推动美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升级,构筑教学行为更开放、课程供给更丰富、学习路径更多元、国际交流更通畅的教育教学新生态,是在新时代全球艺术教育格局中全面构筑中国艺术教育自主发展之路,为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国美答案”。

编 辑 |赵雨岑 周萱荻

责 编 |胡心云

审 核 |徐 元 陈正达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