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研究生,天津农学院研究生院

记者 彭未风 日前,天津中学举办了为期三天的“爱国爱农跟党走,实践创新担使命”金秋实践探索营综合实践活动。300多名师生走入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在这个320多亩的“百草园”中,高中生在大学教授、研究生的带领下漫山遍野寻找并识别中草药,收集并现场制作植物标本,参与到田间劳作,体验无土栽培等。这是天津中学牵手天津农学院首次尝试大中一体化的劳动教育,高校资源注入中学劳动教育,既磨炼学生品格意志,富含现代农业科技元素的实践内容又有效激发了中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

校长偶然得知翠屏湖畔一处十分难得的劳动教育“圣地”

天津中学校长孙建昆告诉记者,如何开展有效果、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职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仅是让学生去地里翻翻土,掰一点玉米棒子,体验一下传统劳作的艰辛。我认为这只是劳动教育非常浅层的一部分内容。中学的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止步于此,要往更深处挖掘,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好的育人效果。”孙建昆说。

一次,在和天津农学院交流中,孙建昆得知,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位于翠屏湖南岸,占地320余亩,依丘陵而建,具有山区、库区典型的地形地貌,科技农田、植被覆盖密集多样,拥有品类繁多的林木、60余种果木、200余种中草药,是天津农学院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基地。这样一处设施完备、封闭安全的“百草园”,堪称开展劳动教育的“圣地”。除了用于师生日常科研和毕业实习,天津农学院相关负责人也在考虑可以将基地的价值进一步充分挖掘和释放,譬如向中小学开放用于日常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大中小劳动教育一体化。

就这样,天津中学与天津农学院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将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作为“天津中学蓟州学农实践分校”,高校牵手中学首次尝试大中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天津中学“爱国爱农跟党走,实践创新担使命”金秋实践探索营综合实践活动也首次落地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

古有神农尝百草 今有中学生“百草园”里识百草

天津中学为期三天的金秋实践探索营系列活动中,学生在天津农学院蓟州校区里开展识别中药材,收集并现场制作植物标本,参与到田间劳作,体验无土栽培等是重点内容。进入“百草园”后,天津中学高二学生们沿着基地小路开始了个性化的活动,在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工程学院等教授和研究生的带领下,学生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便上前采集根茎叶等,遇到不懂或不认识的植物,农学院的专家现场给予学生讲解。

在中草药基地,面对学生此前从未见过的各种中草药鲜活植株,天津农学院研究生王柏铭一一耐心给予讲解:“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丹参,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当归。这是地榆,有止血的功效。这个是芸香,扑克牌里草花的造型就是从它这来的。”看着陌生听着熟悉的中草药,让学生感觉新鲜有趣,天津中学高二1班的张睿霖感慨:“这些内容以前也就是通过图片或者看做好的标本来了解,现在走入田间地头直观的看和摸一摸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大家当然更喜欢现在这样。”

除了劳动教育 还把思政课、地理课“搬到”山里

除了识百草,同学们还体验了传统田间劳动,现代科技农业无土栽培等内容。天津中学此次实践活动没有止步于劳动体验,在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引领下,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还加入了思政课内容。蓟州区官庄镇联合村原党支部书记龙成文为学生们讲述了蓟州文化历史及抗战故事,蓟州区文化旅游局蔡习军局长为同学们讲解了蓟州古建筑遗存的悠久历史与建筑特征,同学们还到盘山烈士陵园进行了祭扫先烈活动。此外,学生们还上了一堂深山里的地理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学顾问苏德辰教授带领学生们实践考察蓟州当地中上远古界岩层地貌之后,又结合地球科学学科特点和内容,帮助学生们补充了理论知识。

与此同时,天津中学还提前让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师制作教案,将日常学科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学生既参加了活动,还加强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实现了综合实践与课堂学习的贯通与互动。

孙建昆表示,天津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走马观花,追求的是将学习学科知识、唤起学生对科研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等融合在一起。这次与天津农学院的牵手合作,也是天津中学积极借助外部优质资源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的最新举措。未来学校会总结好的经验构建长效机制,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天津农学院研究生(天津农学院研究生院)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