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研究生,苏州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具有内在面内各向异性性质的小分子有机单晶(SCs)能够直接发射线性偏振光,而不需要空间分离的偏振器和复杂的光学结构。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SCs发射体以及构建高效SCs电致发光(EL)器件的困难,器件性能受到严重限制,导致通常小于1.5%的低外量子效率(EQE)。

在这项工作中,苏州大学张晓宏教授张秀娟教授和中科院化学所董焕丽研究员等人通过利用2,6-二苯基蒽(DPA) SCs作为本征偏振发射体,展示了高效的固有线性偏振发光二极管(LP-LED)。LP-LED表现出3.38%的2.5倍增强的最大EQE,这接近DPA SCs基EL器件的理论极限,并且是迄今报道的基于SCs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最高的。更重要的是,对于DPA SC基LP-LED的固有偏振EL发射,实现了高达0.74的高偏振度(DOP)。通过利用高效的LP-LED,作者首次展示了一个由有机SCs组成的片间偏振光通信系统。这项工作为开发用于LP-LED的大规模新的小分子有机SCs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偏振光学和相关的光电器件具有广泛的意义。该工作以题为“Highly Efficient Inherent Linearly Polarized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Small-Molecule Organic Single Crystals”发表在《 Advanced Materials》上。

【DPA SCs的分子结构与表征】

图1. 分子结构与表征

作者选择了一种新的高迁移率发射型小分子有机半导体,2,6-二苯基蒽(DPA)(图1a)。它结合了高迁移率和强发射的两个优点。作者开发了一种恒体积慢冷却方法来生长薄DPA SCs。通过调整有机溶液的冷却速率,可以获得尺寸为0.1-2 mm 2、厚度为0.3-10 µm的层状DPA微孔片。图1b为典型的DPA微孔片,侧边长为~1 mm,厚度为~5 µm。规则的形状,光滑的表面和尖锐的边缘清楚地表明了SC的高结晶质量。作者评估了DPA SCs的各向异性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质。DPA微孔片具有完美单晶结构,具有高度有序的分子堆积。在紫外激发下,DPA SC表现出较强的荧光发射(见图1f)和较长的平均荧光寿命为8.55 ns,导致PLQY为47.6%。

【基于DPA SCs的高性能LP-LEDs】

图2. 基于DPA SCs的高性能LP-LEDs

作者开发了一种简单的液体-绝缘体桥接(LIB)策略来制造基于DPA SC的LP-LEDs。如图2a所示,首先将在氯苯溶液中生长的DPA微孔片转移到氧化铟锡(ITO)基底上。需要注意的是,多余的溶液被毛细管迅速吸出,以防止多余的小颗粒在微孔片表面成核,确保SC和ITO衬底之间的平面接触界面。优化的基于DPA SC的LP-LED具有优异的EL性能。作者观察到EL器件强烈而均匀的蓝色发射(图2d插图)。基于厚度~0.9 µm的DPA SC的器件的亮度-电流密度-EQE特性在图2d显示,在电流密度为60.19 mA cm −2下,最大亮度和EQE值分别为2427 cd m −2和3.38%,相应的最大电流效率确定为4.03 cd A −1。值得注意的是,EQE值正在接近基于DPA的器件的理论极限。可以设想,通过使用具有更高发光效率的新型有机晶体材料,如磷光和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器件的性能。为了对基于DPA SC的LP-LEDs的性能进行基准测试,作者将器件的EQE值与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基于有机SC的LEDs进行了比较(图2g)。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LP-LED代表了基于SCs的有机LEDs的最先进性能。

【片间偏振光通信系统的开发】

图3. 偏振光发射研究

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基于各向异性DPA SC的高性能LP-LED的极化EL特性。如图3a所示,该器件表现出明显的极化依赖性EL行为。器件的亮度随着偏振器的偏振角而逐渐增大。LP-LED的偏振角分辨EL谱如图3b所示被详细表征。当偏振角从0°到180°时,器件的EL峰值强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在45°、90°和135°的不同偏振角下测量的EL光谱的峰表现出强度的一致变化(图3c),说明所有的光跃迁具有相同的偏振依赖性。值得注意的是,薄膜器件显示出几乎各向同性的EL发射,与SCs器件的强极化EL发射形成鲜明对比。基于上述实验研究,作者提出了一个基于DPA SC的器件中极化EL的合理机制。如图3e所示,在LP-LED的运行过程中,电子和空穴可以分别从阴极和阳极电极有效地注入SC发射层,由于分子的长期有序堆积,形成有序的分子间激子。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分子的聚集模式将极大地影响电子带结构的固有各向异性。

图4. 基于DPA SCs的片间偏振光通信系统

作为概念验证,作者实现了一个芯片间偏振光通信系统,该系统结合了基于DPA SCs的LP-LED和基于DPA SCs的线性偏振光电探测器(LP-PD)。图4a显示了实现光电转换的片间偏振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将电信号输入、偏振光产生、传播、检测和电信号输出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图4b说明了集成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工作机制。基于DPA的LP-PD除了使用不同的功能层来促进光生成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采用与LP-LED相同的LIB方法制备。图4c显示了LP-PD在几个周期内检测到的与偏振相关的输出电信号。作者得到了角度分辨光电流的稳定变化趋势,如图4e所示。作者利用具有各向异性的小分子有机SCs同时实现固有线性偏振信号发射和检测的策略,为开发紧凑的偏振光信号传输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

总结,作者通过利用适当的小分子有机SCs发射器和开发一个简单的LIB策略成功构建了高效的本征LP-LEDs。基于DPA SCs的LP-LEDs表现出吸引人的EL性能,最大亮度和EQE分别为2427 cd m −2和3.38%,代表了迄今报道的小分子有机SCs基LEDs的最先进的性能。该工作代表了制造高性能有机SCs的本征LP-LEDs的重要一步,用于偏振光学和光电器件应用超越传统材料和方法。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

苏州大学研究生(苏州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