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考研培训机构,广东韶关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韶关学院校园风光。受访者供图

近日,韶关学院传来2022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捷报:2022届校本部449名毕业生顺利考取研究生,录取率达9.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145人被“双一流”高校录取。成绩背后,是学校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成果。一直以来,韶关学院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研升学已在韶院校园中蔚然成风,成为广大学子的自觉追求。

“韶关学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学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连续三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进入全国300强,‘广东粤北食药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填补粤北地区及学校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空白,一批高层次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力赋能’……”近日,韶关学院党委书记孔云龙、校长廖益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学校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加快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

●南方日报记者 陈理 汪祥波 通讯员 于玲利 涂萍 李东生 陈锡赢 李丽群

党建进学生社区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如何理解这句话?

孔云龙:我们在办学治校的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回答好“为谁办大学、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这些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

学校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省委教育工委年度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好”的等级,获省级党建品牌一等奖2个,全国、全省党建示范创建单位多个……我们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履行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孔云龙:学校始终坚持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不动摇,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党委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打造具有广度、高度、深度、温度的思政课。利用粤北红色史料资源,研究、创作、开发、活化华南教育历史,建设“学子志向林”,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学校大力推动党建进社区工作,在16个学生社区建立党建文化和社区文化阵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实行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机制,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打造集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学校实施大学生多维素质能力培育培养工程,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相关兴趣爱好,学习掌握一至两项专业以外的才艺技能等。

办学实力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南方日报:站在新起点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如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廖益:学校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人才强校战略、合作发展战略”,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完善以师范教育为特色,以农学、工学为发展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高水平科研成果研究与转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全面进步和高质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学校“冲补强”建设实现了哪些主要突破?

廖益:近年来,学校以实施“冲补强”提升计划为重要发展契机,扎实推进“学科专业集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层次人才引育、重点科研平台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拓展、补齐办学条件短板、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七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办学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在校生超过3万人。二是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学校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学科的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和支撑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三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实效,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4项。四是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提升,新增省级科研平台20个。五是高层次人才明显增多,现有博士数量比2016年增长229%。六是服务基础教育能力持续提高,发挥省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为全省特别是粤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重点建设五大学科集群

南方日报:近年来,学校重点打造重点学科专业集群,成效如何?聚焦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有哪些具体计划?

廖益:近年来,学校按照“突出重点、扶持特色,对接需求、强化应用,合理布局、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重点建设“生态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机械装备、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教师教育”五大学科集群。目前,学校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冲补强”省级重点学科;与韶关市共建6个重点学科;同时加强22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构建形成了省级、市校共建、校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

学校聚焦多学科协调发展,将进一步整合学科优势资源,以服务国家、地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结合点,以实现申硕目标为着力点的重点学科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0个左右具有优势特色的重点学科,全面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实力。

南方日报:学校在服务地方、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如何担当作为?

孔云龙:韶关学院作为韶关唯一一所本科高校,牢固树立“地方所需,韶院所能”理念,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地方产业布局,主动作为,集聚资源,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技、智力和文化支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立足韶关、扎根粤北,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切实担负起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今后,学校将围绕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以及韶关市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结合韶关乡村振兴、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等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大力提高学科专业特色、应用性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真正做到对接地方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作出韶院贡献。

案例

“科技小院”打造高校

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韶关学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在韶关始兴县深渡水乡,曲江区枫湾镇、大塘镇建立“科技小院”,为农户、农企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搭建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三农”服务平台。“科技小院”有效解决了三华李控花错峰上市、蝴蝶兰病毒感染与幼苗烂根等产业痛点和农产品品质提升与深加工等问题,培育了油菜新品种3个,芥菜新品种4个,蝴蝶兰新品种30个。

探索机制推动区域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韶关学院紧紧围绕全省及粤北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探索形成了高校、政府、中小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四位一体”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决策机制、课程建设机制和课堂教学参与机制“三机制”,师范生培养规格、结构得到优化,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服务粤北基础教育发展能力大幅提高。学校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实施“县域教师队伍整体提升计划”,全力支持推动粤北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中小学校长、教师等教育系统培训5.2万人次,为韶关三区七县全部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县”验收作出积极贡献;“四维一体”农村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库。

数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多人,11个学科门类,17个二级学院,73个本科专业。

●专任教师1578人,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602人,硕士以上人员1353人。拥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科研平台26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各类省级专业30个(其中省级一流专业14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3个、通过师范专业认证专业1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9门。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1个;各类省级产业学院3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5个。2018年以来共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近3年,毕业生年平均总体就业率达97%。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绩不断提升,2021年获国赛铜奖1项,获省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5项。

广东韶关考研培训机构(广东韶关考研培训机构排名)

类似文章